详实的史料,承载一段不可磨灭的城市记忆……由张力奋主编、学林出版社出版的《平凉路2767弄》调查并记录了上海第十九棉纺织厂工房区百年史,包括15位居民的口述史,还原建筑、居住空间、社区与日常行为的历史演变,为上海地方史与上海城市记忆留下了较完整的记录。
6月16日下午,在“都市考古与民间记忆——《平凉路2767弄》出版暨学术研讨会”上,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力奋介绍了该书的研究背景、田野调查及写作过程。
上海第十九棉纺织厂工房区前身是日商公大第一纱厂,1921年创建,并建筑宿舍,供厂内职工居住。1922年竣工启用。2021年9月,上海杨浦区定海路街道平凉路2767弄(原上海十九棉百年工房宿舍)正待拆迁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力奋开设的“都市、田野调查与纪录”课程,以新闻采访与社会学田野调查的专业训练,指导12名本科生、2名助教,历经半年记录了该社区动迁全过程。
(资料图)
上海史知名学者、上海社会科学院熊月之教授在学术研讨会上说,《平凉路2767弄》是对一个自成单元的百年社区人文历史的深度发掘,是对都市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清明上河图式的全景素描,是对一个行将消失社区带有抢救性的人文考古,是一群有社会学意识,历史学素养,新闻学专业的学者所做的都市口述史的典范之作。
在复旦大学教务处副处长、教授徐珂眼中,上海有两个版本,“一个是有自己的亲朋好友来的时候,愿意带他看的上海,另一个是你不会也不愿意带他看的上海,同时关注这两个版本,是应有的基本视野。”
“对居民来讲,自己的记忆能变成书本上的文字是一件幸事,也是对家族、家事的传承,对定海街道而言,这就是城市历史上一份珍贵的乡土教材。”杨浦区定海路街道办事处主任周建辉说。
//
“我的父亲在杨浦区工作,母亲在杨浦区教书,而我大部分的童年也是在杨浦区。我认为,上海东部和西部的记忆是城市记忆中或缺的部分。”张力奋说起了《平凉路2767弄》的最初由来。
“从田野调查当中,我相信我的学生和我都学到了很多,关注了我们以前不关注的人、事,以及一些细节。”张力奋提到,比如尊重被访问者的意愿,即便他们和我们的意愿相悖;培养对事实的尊重,培养对私人史和民间历史的尊重;培养感恩的人生态度。“在这门课程中,我不知道学生有没有这样的感受,我是有这样一个意图,我认为对普通人的尊重和对民间记忆的尊重是最好的教育的一部分。”
“在AI时代,学生培养到底需要什么?我觉得就是一个词:深度。深度就是提问的能力、学习的能力和实践的能力,这三个能力的深度做好了后,就不用去惧怕AI会取代人类,或者是取代原来人的很多功能。这个是‘都市、田野调查与纪录’这一门课的意义所在。”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说。
编辑:吴百欣
资料:东方网 新民晚报 青春上海
*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