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给孩子一束玫瑰花
【资料图】
——和《小王子》一起成长
嫩竹因雨露滋养,越发坚韧;蚕蛹因退去桎梏,获得新生;眼睛因泪水净化,更加清澈。那么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,拥有、掌握什么,才能得到更好地成长呢?《小王子》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。
认识猴面包树的存在,知道它不止一种形态。
土地里长庄稼,也长杂草。人也是这样,是良善、睿智的载体,亦不免为愚拙所附。久在兰室不闻其香,久在鲍市不闻其臭,好的不易,坏的简单。孟母三迁,为孩子寻找好的成长环境,咱们重视外因的同时,还要多注意孩子本身的问题。孩子离开家长的视线,独处或是独自和学校、社会等外界接触过程中,会有不同的习惯、思维碰撞,受到种种影响和诱导。
相同特性的孩子间,总在相互吸引,喜欢一块玩,对一件事有相近的选择。好的尚可,差一些的在组团打闹结束后,才后知后觉,可是下次仍旧如此,周而往复。原因在于自身纠错意识不足,昨天犯的错误,今天再来一次,规劝抛之脑后。反思意识差,不能辨别好坏价值,自己想怎么样,就怎么样。错误被发现,也会很苦恼,却没有改变的方法和能力。
孩子成长应有两部分结合,自身和外界。随着年龄增长,学生主动性增强,外界监管减弱,孩子自我控制,就尤为重要。小树苗要打小扶正,家长朋友不妨给孩子讲讲猴面包树的故事,每天定时做一个小总结记录。告诉孩子在人的身上既有思考、感情等珍珠寄居,也有诸多恶习想打家劫舍。让孩子知道猴面包树的存在,看看自己都遇到哪些猴面包树,拔除了哪些猴面包树。制作猴面包树一览表,把遇见的不同事件,归类为大小不同的猴面包树。家长也参与进来,和孩子一起探讨、观察,半个月一结,用具体事例分享自己是如何对抗猴面包树的。从小树立孩子纠错、反思意识,做到观察错误、认识错误、规避错误。
审判自己,要比审判别人难得多。小孩子喜欢攀比、效仿,看到别人做什么,自己也想试试。如同学发生争吵,或是组团犯错误的情况下,总会用别人的错误,掩盖自己的问题。好像别人怎么做,自己就可以怎么做。出了问题,都是别人的责任。在他们的意识里,自己只是从犯而已,无关紧要,甚至他们还可以再给你举报出几个相同人员来。当然有时候也是因为恐惧,下意识的选择。日积月累,谎言成为朋友;朝夕相处,无赖成为常态。学习时,不求刻苦,遇到问题就找理由,自我安慰。与他人交往,也往往与相同特征的人,相聚为欢。
要从小给孩子树立自我反思意识,自己是自己,他人是他人,不能因为别人怎么样,自己就怎么样。要有独立的自我约束意识,管得住自己,拒绝诱惑。尤其是从众心理,万不可取。好奇心,人皆有之,家长要注意和孩子沟通,发现孩子遇到苦恼,迷恋上什么事物,不能解决时,为其提供好的解决方式,不要情绪化地把问题放大。让孩子在家长的陪伴和自身的努力下,知道自己做一件事的意义,而不是自己戴上一顶满是理由的帽子,遮掩内心的想法。好的父母应该是孩子战胜困难的底气,而不是放肆的挡箭牌。
时间可以疗愈所有伤痛,当这离别的悲伤后,你会因为我们的相识,而感到欣慰。
离别是成长中必然的一课,孩子就是在这一次次或长或短的离别中慢慢长大。孩子和家长之间相处,应该相互感恩,而不是互相苛责。做到什么,不做什么,是两者相同步伐,不应该是对另一方单纯的期盼。对美好的追求,本身没有问题,无论孩子、家长都是如此。问题出现在哪里?出现在自己不做,还偏偏让对方去做,自己只等待结果,造成矛盾。再者认为自己做了一些事情后,对方就必须做到什么事,没有合理方式的过渡,只是强加,然后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告诉对方,我是为你好。把理想变成偏执,把追求变成强迫。
我们带着孩子,行走在可能已经固化的认知和情绪里,告诉孩子,你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人,期盼他们的成长。在这陪伴的过程中,我们更多地要做好自己的事,引导他们前行,积累体验,掌握技能,面对未来所出现的问题可以不慌不忙,坦坦荡荡。遇到困难时,可以勇敢地走下去,以坚韧的状态,看到黑暗中的微光,便追寻过去,或许跌跌撞撞。
孤独是一种常态,孤单则更多的是失落和寡趣。学习中,家长可能跟不上脚步,但是落脚点相知和守护,是不能缺失的,相互陪伴,彼此成全,哪里需要计较什么付出和收获的比重。送给孩子一束玫瑰,开出独立和反思的花朵,在时间的河流里,散发温和的火焰,温暖的光亮会照亮下一站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