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的恩人,您好!虽然我们从未见过,但从回输的那一刻起,我们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家人了,是您给了我的孩子重生的机会,给了我们全家人希望,感恩您……”
(资料图片)
这是秦文奇收到的一封感恩信的内容,写信的人感恩他捐献造血干细胞,挽救了孩子的生命,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字字显出真情。
秦文奇是市热力公司供热七大队的职工,主要负责站内维修、动力保障工作。2007年,在参加单位组织的献血活动时,他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,并且对自己的身体无害,便毅然加入了中华骨髓库,成为其中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。
2019年9月,经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资料库检索,秦文奇与一名白血病患者成功匹配。“在接到市红十字会的通知后,我没有丝毫犹豫,直接签了捐献同意书。”秦文奇说,“在双盲原则下,虽无法获取受捐者的具体身份,但我认为能救人一命就足够了,单位和家人对我的做法也十分支持。”
之后,秦文奇便一边注意饮食营养,一边加强锻炼,积极配合,提高配型成功率。
2019年11月15日,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,秦文奇专程赴郑州捐献造血干细胞,成为我市当年第4例,也是全市第41例、全省第81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。
秦文奇介绍,他自第一次献血至今已坚持了16年,献血总次数32次,献血量达1.5万毫升。
问起他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?秦文奇告诉记者,这多亏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。“其实,刚开始献血时,家人担心会影响身体健康,并不赞同。后来我不断地向家人讲解献血的安全性和对社会的好处,后来家人看我身体无恙,也就默认了。”
秦文奇的义举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,他先后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、银奖、特别奖等荣誉。2020年,秦文奇又成功登上濮阳市2020第一季度“濮阳好人榜”。
秦文奇说,“无偿献血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,自己的力量太弱小,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,希望更多的人走上无偿献血的道路,一起奉献爱心。”在秦文奇的感召下,身边的很多朋友也加入了献血队伍。
本报记者 岳彩寒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