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汉服成风,刮过中原,刮过江南,刮进每一个旅人心里。
秦之古朴,汉之风雅,唐之华美,宋之娟丽,明之端庄……中国,素有“衣冠之国”美称。汉服,每一种纹样和设计,都镌刻着华夏历史的印记。好似身着,不,哪怕看这些华服一眼,都能想见那个朝代的万般风情。
当然,知晓得越清楚、越正宗,领略的才会越入心,得到的才会越丰富。借助学者专业研究,分享一些汉服的入门知识,邀诸君浅赏咱华夏身披的这一袭惊艳!
“中国有礼仪之大,故称夏;
有服章之美,谓之华。”
《关于汉服的14个知识点,
(相关资料图)
一个比一个耐人寻味!》
01
汉服,不只是美
汉服,甚美。
可是穿汉服单是为了美,只追求形式和视觉上的愉悦感受,那还真少了点底蕴和味道。 汉服经历了几千年演变,原是社会等级秩序、礼仪等内容的重要体现,同时也是时代特征的反映,表现了各时期的纺织技术、审美意识、生活习俗等状态。数千年文化积累,使得汉服本身也成为了重要的文化符号。
02
汉服:兼容并蓄的服饰大系统将汉服称为汉人的传统服饰是不太准确的,按照现在的观念, 汉服应该称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。 汉族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民族,在朝代更迭过程中,汉服不断吸收外来样式,历经了多次胡汉融合,形成了丰富的样式和风格,因此汉服也并非单纯的汉人服饰,而是兼容并蓄的服饰大系统。 今天,当我们说到“汉服”,一是传统汉服,二是基于传统汉服设计的现代汉服。
03
汉服,一眼千年! 古人认为汉服起于黄帝。 现在普遍认为汉服源自殷商时期,出土的商代文物也可以看到与周代近似的服饰。 从周代开始,汉服就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系统,按照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服饰,逐渐形成了祭服、朝服、公服、常服、宴服的体系,类似于今天的大礼服、小礼服、工作服和休闲服的分类,并依据吉礼、凶礼、军礼、宾礼、嘉礼等不同礼仪场合使用服饰。另外,古人将人事与天事对应,又将服饰色彩与五行、时令等对应,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,很是讲究。
04
汉服印象:宽衣博带纵观整个汉服发展过程,有三种基本款式贯穿始终,分别是衣裳制、深衣制和袍服制。 衣裳制
“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”,衣裳有可能是汉服最早的普遍使用类型。汉代的史书记,“凡服,上曰衣,下曰裳”,意思是穿在上身的称为衣,人们依靠衣抗拒寒暑。穿在下身的是裳,裳的作用是遮蔽。大礼服往往都是衣裳制。周代至汉代的衣裳都是宽衣大袖。
深衣制
深衣为衣裳相连,也就是上衣和下裳在腰部缝合,覆盖身体时显得深邃,所以称为深衣。《礼记》说:“古者深衣,盖有制度,以应规、矩、绳、权、衡。”就是有“圆形袖子象征圆规,方形领子象征方正,背部中缝从上到脚后跟,象征直道”等等这般讲究。
袍服制
袍服比较典型的特征是圆领、窄袖、合体。袍是从隋唐开始到清代使用最为广泛的服装。隋代按照袍服颜色定了等级,唐朝时将等级做了更为细致的规定,“贞观四年制,三品以上服紫,四品、五品以上服绯,六品、七品以上绿,八品、九品以上青。”
有没有发现,华夏传统尚“宽衣博带”,穿宽大的衣服、系宽的衣带?就很飘逸,颇有“天外飞仙”遗落人间之感。
05
汉服,美乎其衍生款汉服除了上述三种基本款,还有很多衍生款式,如唐代的短袖上衣,称为半袖或半臂,宋代的褙(bèi) 子、明代的比甲、清代的坎肩等,都是可以穿在外面的衣服。
《红楼梦》中有一段,就描绘了林黛玉身穿坎肩的装扮之美:
但见黛玉身上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,加上银鼠坎肩;头上挽着随常云髻,簪上一枝赤金匾簪,别无花朵;腰下系着杨妃色绣花绵裙。真比如:亭亭玉树临风立,冉冉香莲带露开。
06
汉服,这么穿!
传统汉服的基本组成为:头上戴冠(巾),上身有内衣(亵衣、中衣)和衫(襦、袍),下身有裙和裤(胫衣),脚上穿鞋(靴、履),腰间系带,带上悬玉佩。
穿着的先后顺序:内衣(中衣)、上衣、裙(裤)、衣带、外衣(袍、衫)、鞋(靴)、巾帽(冠)。
07
汉朝之“长袖善舞” 最能代表汉代风格的是深衣及其衍生出来的服饰,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一种舞蹈服。汉初流行一种舞蹈,称为“翘袖折腰之舞”,高祖刘邦的宠姬戚夫人就善于跳这种舞。舞蹈时穿一种袖子很长的衣服,长袖善舞很应和这种舞蹈。
出土的西汉陶俑等所穿着的,多是曲裾深衣,中衣袖子很长。
08
唐朝之“石榴裙、 女扮男装” 唐代各时期都流行红裙子,也称为石榴裙。最出名的石榴裙当属武则天的那条,“看朱成碧思纷纷,憔悴支离为忆君。不信比来长下泪,开箱验取石榴裙。”大意是,春光已逝,思念不已,憔悴瘦弱只为思念你,近来常流泪,君若不信,请看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。 这一时期女子崇尚自由,个性解放,华美袒露风尚日盛。此外,唐代女子逐渐摆脱了“男女不通衣裳”的羁绊,女扮男装一度流行,秀色见英姿。
09
宋朝之“莺黄、薄纱与褙子” 以宋代服饰为依据的现代汉服设计,多取其纤细和优雅的特征。淡黄、鹅黄、莺黄、缃(浅黄色)等黄色系是宋代女子喜爱的颜色。淡黄色显得轻盈明亮,有超脱凡俗的意味,适合年轻女性穿着。黄衫配红裙常见于描写佳人的词句中,如“淡黄衫子郁金裙,长忆个人人。” (柳永《少年游》) 宋代流行轻薄的纱罗面料,诗词中多用薄纱、轻衫、轻纱等描写半透明的纱质服装。 宋代女子还多穿褙子,这是一种长外套,通常为长袖、直裾样式,下摆两侧开长衩。褙子领口及前襟有绣花边,时称“领抹”,当时有专门销售领抹的店铺和流动商贩。
10
明清之“比甲、马面裙”
图丨山东博物馆的蓝色织金妆花缎裙,被称为明代传世马面裙“标杆”。
明初时,一般老百姓的婚礼可以用九品官的服装作为婚礼服,新郎也称新郎官或新官人,清代的汉人婚礼沿用这个传统。 当代主流汉服款式主要是参照明代样式。比甲,是一种无袖对襟马甲,产生于元代,明代成为一般妇女的服饰,流行至清代。明代还流行裙袄,袄用大袖圆领,裙用马面裙。 马面裙是明清两朝最流行的裙子之一,马面裙一周有四个裙门,两两相叠,两侧有褶,正面没有褶。裙子正面形状如古代城墙的一种造型,这种建筑样式俗称“马面”,所以才有马面裙的称谓。
11
汉服面料:绫罗绸缎最初的汉服面料有丝、麻、葛、毛皮等材料,丝织品一直是汉服最重要的面料,国人常把丝织品简称为“绫罗绸缎”,指上好的面料。元代以后棉花大范围种植,棉布成为主要面料之一。 图丨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 素纱单衣(直裾), 重仅仅49克, 衣服叠十层放在报纸上仍能看清上面的文字!
丝织品因为不同的织造方法,便有了不同的外观和服用性能,不同的面料名称,常见的有绢、纨、缟、绨、绡、帛、绸、缎、罗、纱、绉、绫、绮、锦、绒等。
12
汉服,亮点在吉祥装饰
汉服注重装饰,服装的款式相对变化较少,而装饰变化极多。几乎所有的装饰图案都有吉祥含义,图案是汉服传达意义的主要手段。女性汉服上使用频率最高的纹样是牡丹、蝴蝶、凤凰、云纹等纹样,男式汉服使用频率最高的纹样则是寿纹、云纹、回纹等。纹样和汉服结合,可以浪漫,可以端庄;可以清雅,可以富贵,给人以“目及之处皆是景”的视觉享受。
汉服面料上的装饰手段主要有画缋、染、织、绣,还有缀、挂、佩等配饰。
13
一支步摇,足以魂牵梦绕 发饰、耳饰和颈饰围绕头部,是视觉中心,构成汉服装饰重点。女子常用到的头饰有钗、簪、步摇、花胜、钿、梳等;手饰有钏、镯、戒指等;颈饰有项链、项圈、璎珞等。 自古制作首饰的材料与工艺极多,如元明以后的首饰材料就有金、银、铜、玉、玛瑙、翡翠、琥珀、珊瑚、水晶、青金石、玻璃、各类宝石等,工艺有鎏金、镶嵌、错金银、錾花、点翠、掐丝、包镶等等。
14
汉服,远非汉服
汉服之美,
美在衣裳,美在帽冠,
美在佩饰,美在妆容,
美在一颦一笑,美在风度翩翩,
美在美了千年,还是回眸间、便沦陷。
华夏衣冠,
见于上古遗笔,见于宝藏文物,
见于石窟壁画,见于雕像绘画,
见于诗词曲赋,见于长街花市,擦肩而过。
霓裳羽衣,悠悠我心,
不仅是文化、美学、民俗、流行符号,
更是见证“中华文脉历久弥新的尤物”,
“最华夏”“最中国”的一张惊艳名片!
愿你,挥一挥衣袖,
亦带走这一片云锦绣彩。
内容参考丨《汉服》 中华书局
作者 曹喆(中国古代服饰史专业研究者)
配图丨出自《汉服》、视觉中国等
投稿邮箱:yedu_cctv@126.com
制片人丨王兴栋 编辑丨王若璐 校对 丨张天宇 ©央视新闻喜欢汉服的,点赞!保守估计一万人!
关键词: